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说说产品运营对内的意义

#产品相关# 2023-7-17 14:29 257人围观 产品相关

通常,我们定义以及考虑最多的产品运营,是产品向外的价值体现,但是往往一些情况我们轻视了运营对于产品内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在一些初创型的公司,这一现象更为普遍,今天我就这个问题与各位分享一下。


互联网产品是这样做熟的


当我们听见某公司要进行互联网化转型,或者刚成立的某公司要研发推出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其最后的产出物是什么样的。如果最终拿出的产品让用户不感兴趣或者使用粘性不高,那么这款产品的命运也将很快的从出生进入死亡的坟墓。


互联网的世界是残酷的,用户是绝对的不留情面的且不会关注你生产这款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因此运营这个角色在其中貌似就体现的尤其重要,它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去诱导用户的使用,并且能够掩盖或降低某些产品的劣势。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的是,产品的产出过程,或者说我们所说的研发过程,运营又参与了多少呢?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中小公司的产品命运悲催的原因,那就是没有从市场、从用户、从运营的角度去打造一款产品,而最终当产品已经定性的时候,所有的压力全部转嫁到运营的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小米的成功、苹果的成功,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产品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就倾听用户的反馈,就获得市场的感知,就已经开始运营了。


真正的互联网产品如果想要成功,努力活到能够有机会生存下去考虑下一步的时刻,必须从概念提出的时候就将运营的理念融入进去。


为什么会有拍脑袋的事情发生


我相信很多朋友,做运营的也好,做PM的也好,做开发的也好,都会遇到一些拍脑袋的事情,可能是领导拍,也可能是自己拍,也肯能是下属拍。但是往往我们会按照拍脑袋的计划去执行。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反驳,其实是一些体制的原因,但是这也就增加了产品成为残品的概率,因为一些问题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情况下就行动了,而一旦行动就很难再调整大的方向。


有些PM自身是不具备宏观的考虑的,而恰好这时遇到了一些独断的决策者,那么PM就演变成为了决策者脑中那个不清晰的概念的执行者,而且是坚定的执行者,因为此刻的PM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他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尝试并不代表敢死


或许也时长听见这样的论调“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让用户和市场检验一下,再调整”。这句话听起来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对于现在的互联网速度而言,已经不像过去可以提供环境、用户、时间去进行市场检验,殊不知当你推出1.0产品准备检验用户的时候,已经有人推出了2.0、3.0将用户牢牢锁定了,你的机会有在哪里呢?会有用户陪你到天明吗?


因此我们不能把这句所谓的破釜沉舟式的有胆识的尝试,认为是一次值得去做的冒险旅程,更不能期待能够带回多么有效的数据,还能有机会东山再起,我们的幼稚最终一定会葬送产品在上线的黎明,产品的生命周期会由年为单位变为分钟。


决策者身份


我一直非常赞同一位朋友跟我说的话“专人专事”,理解起来很简单,其实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试想好不容易挖到一个大神级别的PM或者运营,而所有事情都要领导插手管理做出决策,大到方针政策小到微信配图,再厉害的大神此刻也是被上了捆仙绳无计可施。我就看过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某单位领导要UI改版面颜色,说现在的搭配跟企业的风格不一致,UI苦口婆心的给他介绍这样的搭配是如何的合理的,可是最终还是改了,结果公司内部一致的吐槽,说改的像XX。最终,推向市场后,反响极差,在用户反馈区吐槽最多的也是颜色搭配,结果领导又来找UI,说把颜色调整回去,就这样,折腾了一圈,回到了原点。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具备美术鉴赏力甚至可能是红绿色盲的人,对一个专业的美工ui的配色进行掌控,是多么的可笑。


写在最后


近期与某朋友聊天,聊他准备做的一款运动类互联网项目,我给他的唯一建议是,先去你的用户群转转,你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这个市场的人,看了前面倒下的人,你才知道哪里有坑,哪里有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