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全球“质价比”的消费浪潮,让拼多多杀疯了

#行业动态# 2023-12-4 15:50 116人围观 行业动态

来源:互联网那些事
一到冬天,陈晨就要准备囤货猫冬进补了。
她逛得最多,就是是拼多多“百亿补贴”生鲜专区,大别山的黄油老母鸡、虫草鸡蛋、丹东板栗、阳澄湖的大闸蟹……都在她的购物清单里。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近日发布2023年Q3财报,第三季度营收68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9%,其中因为得益于海外业务多多跨境的超高速增长,交易服务营收291.53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方面,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为155.4亿元,同比增长47%。


营收几乎翻倍、跨境增速、利润增长近四成,在一个没有618和双11的“行业淡季”,拼多多这份成绩来不不易,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另一方面也跟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有关。
相比财报上振奋人心的增长数据,拆解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才能直观了解拼多多的增长原因,,也才能让我们明白,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拼多多,到底是因为什么。


一、TEMU火遍海外
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下,拼多多的这份业绩,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相当炸裂的。
两大主要业务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一个是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396.9亿元,同比增长39%,另一个是来自交易服务的营收为291.5亿元,同比增长315%。
而贡献了3倍大幅增长的交易服务收入,主要得益于海外业务“多多跨境”的超高速增长。这也解释了经调整净利润率有所下滑的原因——新业务的成本增速超过了收入增速所致。
从Q2的144亿到Q3的291.5亿,拼多多用单季翻倍的营收增长宣告TEMU正在海外复制另一个“拼多多”。

自从2022年9月上线,Temu就迅速在北美市场打开市场,并引发海外拼友“人传人”的裂变传播,上线首月,日均GMV就突破150万美元,登上海外电商APP下载量TOP1,将跨境巨头SHEIN、亚马逊等前浪甩在身后。
随后,Temu北美的成功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复制。根据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的商店情报数据,Temu还首次进入了全球下载榜TOP10。

一面是海外“拼友”高涨的热情,另一面则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出海需求。
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磊也表示,透过Temu平台,多多跨境的服务目前已帮助制造企业直接触达4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
截至三季度末,多多跨境已进入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推动优质制造产品进入了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国家、地区,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
既解决了制造企业的订单问题,还满足了海外各国的产品消费需求。
Temu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成为拼多多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也就自然而然了。

同时,Temu从10月份开始进入美国版双11“黑五”预热,大促时间长至42天,促销节奏、氛围都相当的“拼多多”。
这样看来无论是拼多多还是Temu,四季度营收都更值得期待。


二、国内年轻人在拼多多实现消费自由
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在拼多多上拼着买,都成为新消费浪潮下的生活方式。
归根结底,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追求质价比是他们“消费升级”的最优解。
之前#深圳日料店单片蜜瓜卖138元#冲上热搜后,拼多多上的蜜瓜商家现身科普:山东、海南等地同款静冈蜜瓜口感超过日本。
还有网友晒单自己在拼多多购买的同款蜜瓜仅售10.8元,每斤不到4块钱。

当论颗卖的荔枝、草莓、车厘子,被冠以水果界的“爱马仕、香奈儿、古驰”再也薅不动年轻人时,人们才发现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水果真香!
年轻人不是消费不起,而是不想当冤大头。
今年9月拼多多投入10亿元资源包,联合平台30万涉农商家与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推出“多多丰收馆”。
一方面通过“百亿补贴”,让原有的高质、高价商品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走入寻常百姓家。
爱拼会买的年轻人涌进“丰收馆”,无论是来自新疆的海鲜、安庆的虾稻蟹田大米,还是会理石榴、黄山臭鳜鱼,来自全国各地优质土特产都被他们一一拿下。
另一方面,拼多多还不断提升“服务”的能力,改善消费者网购体验。
比如百亿补贴的所有品质农货都支持0元下单,先用后付,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下单率。
刚刚过去的双11,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用户已突破6.2亿,而这也更加让Q4的财报更加充满“悬念”。


三、拼多多科技助力,造富新农业
电商平台,做的是撮合的生意,链接的是消费者和商家两端。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拼多多,是因为质价比,而“质价比”的A面是百亿补贴消费者端的价格下行,B面则是针对商家的“百亿生态”。
百亿生态是拼多多继百亿补贴、百亿农研之后的第三个百亿项目,也是拼多多内部的“一号工程”。
百亿生态的基本原则是:对优质商户和商品的资源倾斜,让平台上中小企业、优质商家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也就是说拼多多不仅要帮商家解决生存问题,更要让商家借助平台真正融入互联网生态。
以农产品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过去拼多多通过“农云行动”等深入国内各地农业产业带,让农产品商户转型线上。
靠着拼多多的“土味”行动,莆田的文旦柚、青海的高原藜麦、新疆的大闸蟹和水果……才能更快的离开田间地头,飞到消费者的餐桌。

为了让农产品“触网”,拼多多真的是操作了心。
过去“农云行动”已在云南、山东、福建等近10个省份调研和落地专场培训,有近2000个全新线下成规模涉农供应链正在分批上平台开店运营,拼多多还深入山西运城、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水果大产区以及湖北潜江小龙虾、福建霞浦海产、山东金乡蔬菜、苏州大闸蟹等农产带,为当地商家提供电商运营专场培训及一对一定向运营指导。
现在这些动作通过百亿生态专项继续进行。
拼多多通过流量等资源倾斜,大面积推广“多人团”在秒杀、百亿补贴的运用,积极对接农货节、年货节等大流量支持,刺激需求侧的购买力,辅助产业带商家数字化转型。
拼多多扶持下,“一年卖出一个亿的96年电商产业带头人李诗宣”、“不爱投行爱农业,返乡卖爆大闸蟹的90后金融硕士”、“90后杨宵卖爱媛38号年销售额5000万”这样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

百亿补贴是对消费者真金白银的补贴,百亿生态是振兴商家生态的必然之举,百亿农研是通过研发和科技加大对农产品上游扶持。
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拼多多平台研发费用再创新高,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5.5%。
深耕技术这件事,拼多多也是有“面朝黄土”精神的。
拼多多陆续推出“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等多个项目。
拼多多还推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校地合作模式“科技小院”,以山野湖海为“黑板”,以农产品为“教材”,让农学生们“读研”深造,真正的实现对农民的“授之以渔”。
在刚结束的“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重庆区赛中,来自四川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的丑丑柑队以出色的技术成果荣获二等奖。
而同款“爱媛38号”一直出现在陈晨的回购清单里。

在很多人眼中,拼多多的“土味”标签一直都在,他们买土特产、特色水果、应季蔬菜……第一时间都想到的是拼多多。
在国内,拼多多一直做的都是始终与中国农民、农业一起共同成长;在海外,拼多多在做的是让“中国制造”的品牌不断被看到。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而冬天也是新一年农业的开始。
相信这个冬天,拼多多还会交上不错的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