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构建高效业务系统:系统架构设计三大核心策略

#产品观察# 2024-9-26 15:30 86人围观 产品观察

本文写给已负责或即将独立负责系统,为系统架构设计苦恼的产品人&曾经的自己:

系统架构系列目录:

  • 三大系统架构设计-业务系统篇(本篇)
  • 三大系统架构设计-工具&服务系统篇(下篇)

一、困惑

我所在的大部门内部是乐于分享的,此前能听到很多产品对自己负责的业务&系统进行分享,有幸看过了很多系统架构图,有意思的是,不同产品经理负责分享时的系统架构图都不太一样,举2个明显差异化的例子:

催收系统架构图:

认证中心架构图

可以看到上述2个系统架构图有明显差异:

  • 前者按照业务主线横向拆分阶段,模块化来体现系统架构;
  • 后者按照关联业务&业务应用&服务组件纵向分层,模块化来体现系统架构;

从2021年到现在,期间有过几次困惑:系统架构图是非标的吗,为什么每个人的系统架构图都,各有千秋呢?随着主导各类系统从0到1或系统重构的项目经历不断丰富,对于系统架构的理解才有了自己的答案;

在互联网中,公司商业模式的主营业务流往往需要多个系统支撑串联,而支撑业务的系统都有自己的侧重,不同侧重类型的系统,其架构表达形式自然有差异;

从众多系统全盘看,系统可以分为3类,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点;

二、系统分类&特点

名词解释:核心功能,代指系统中提供的核心能力;以各类系统的核心能力举例

  • 决策引擎核心提供:策略配置&信息决策的能力;
  • 贷后催收系统核心提供:提供逾期案件准备&案件分配&辅助催收员案件作业的能力;
  • 呼叫中心核心提供:呼出、呼入有关的服务;

三、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思路

系统架构是产品经理梳理出来,面向人员(其他相关产品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让其能够清晰的明白系统的定位和能力以及系统边界(其与上下游外部系统的关系);

通过明确业务系统架构的价值,反向推断一个系统架构图中应当具备的元素和内容,这样系统架构需要做什么,就很明确了:

  • 系统定位和能力→本质是功能点的具象化来体现对业务的支持
  • 系统边界→系统与上下游外部系统的关联关系→确定系统之间的信息流转

而系统功能点的来源,是将线下的业务人员具体行动的事件,转化到线上系统进行支持体现;同理,系统之间的信息流转,本质也是业务之间的往来体现;因此要想无遗漏的梳理功能点,同时明确系统内外部信息流的前提,是对业务进行全链路的梳理;

为此,我将整个系统架构设计分4步:

看面抽线(理解业务模式→抽出业务主线)→挖点抽象(清点角色事件→挖掘提炼功能点)→归类(有序模块化功能)→串流向(串联内外部系统信息流)

1. 看面→抽线看面:是指我们从全盘看整个业务的运转(商业)模式:涉及哪些外部角色,怎么赚钱的?这样可以让我们迅速对业务有一个全盘的了解。

以法催业务模式举例:

在了解业务模式后,整个业务团队与外部角色的联系就非常清晰了,这样也避免我们视野的局限。

抽线:是指从业务团队内部看他们处理的核心事务,梳理出业务运转的主线流程,以法催的全链路业务流程举例:

当业务主线流程梳理清楚后,后续的挖点才不会遗漏相关角色处理的事件;

2. 挖点→抽象挖点:是指我们基于主线流程,按照阶段性拆分,清点每个阶段分别有哪些角色参与,分别都在什么规则下做了什么事件,最终基于事件挖掘出业务人员所需的功能点;

当按照阶段、角色、规则、事件表格梳理完成后,每个角色在指定规则下需要执行的事件,业务侧需要系统承载的功能点就很清晰了。

抽象:是指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抽象的价值在于避免系统中出现很多同质化的功能,这样系统就越轻量,系统建设的总人力投入成本越少;

举例:

  • A前置条件,执行M事件,假设开发“A条件”需投入1人日,开发执行事件需投入1人日;
  • B前置条件,执行M事件,假设“B条件”需投入1人日,开发执行事件需投入1人日;

这2个事件最终实现为2个功能点,总计投入4人日,其中执行M事件被重复开发了1次,产生1人日的人力浪费;

但当我们将A&B前置抽象为一类条件,将这2类事件合并为1个事件:(A或B前置条件)执行M事件,其中开发执行M事件仅需投入1人日,总计投入3人日,即可完成1人日的人力节省。

投入的对比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抽象精炼功能点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抽象呢?

我们从前置条件,执行事件组合来看

  • 相同的前置条件下,执行了相同的事件;
  • 相同的前置条件下,执行了不同的事件;
  • 不同的前置条件下,执行了相同的事件;
  • 不同的前置条件下,执行了不同的事件;

当出现N个不同前置条件时,判断将N个具体条件是否可以归为同1类(不那么具体)的前置条件,判断依据是这些不具体的前置条件必须具体共性的特征;执行事件同理;由N归1的过程既是抽象;

举例:我之前负责贷后催收针对业务需求抽象的实际案例:

需求中的前置条件,是否未来还会出现其他指定条件,例如逾期天数不超过3天,或者指定渠道&逾期金额不超过3000,是否可以抽象为“可配置”的条件组?这样允许用户组合不同条件自由配置需要执行哪些事件,最终形成1个灵活可配置的信息管控策略功能;

整个思考过程中,先将前置条件or执行事件拓宽,再从拓宽的多项抽取出共同特征–在将前置条件从N个抽象为1类,这样整个需求经过抽象后设计成了1个公用且具备可拓展性的功能点;

后续若业务方在提类似信息管控策略,那么此前我们开发的单个前置条件或执行事件,即可直接复用,这样系统功能点就精炼了许多;

3. 归类归类:是指将全盘功能点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模块化分类;

归类的价值:模块在系统架构中展示会更直观,尤其是在一个复杂庞大的业务系统架构图,这时信息越精炼,架构图越具有可读性;

但归类模块时,功能点的随意组合会让架构图里的模块显得很混乱:以法催举例

上述模块中,第一眼看到很多功能点,这些功能点服务的角色并不相同,之间也都没有什么关联,看着有些混乱;

而对功能点抽象分类,就可以清晰的表达功能点为哪些角色提供了哪些能力:例如案件分配/调整等是同一类事件,代表案件流转;外呼/短信/律师函等是同一类事件,代表案件作业;通过事件分类进行模块如下:

以事件抽象进行分类,进行模块化展示,成型后的架构图对于业务的体现将一目了然!

4. 串流向串流向:是指通过连线,表达上下游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向;

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除了内部阶段模块化体现业务流向,还需要展现展示外部系统与内部系统的信息流向,这样系统的全貌才算完整了;

信息流向的梳理可以从业务的开端进行梳理,判断每个业务环节与外部系统有无交互,所需要的数据是否外部系统提供:以法催举例:

5. 成型的业务系统架构图最终,内外部信息流,结合全量业务事件抽象归类后的功能模块,即可完整的体现系统的架构,还是以法催举例:

四、总结

务系统不同于工具型,服务型系统,其服务范围群体虽然专一,但业务深度却对一条线从头到尾进行了全链路的覆盖,要想全面有效的完成系统架构的设计,离不开对业务链路的深入理解;

所以,系统架构的设计思路是:

理解业务流

  • 看面抽线:理解业务模式→抽出业务主线;
  • 挖点抽象:清点角色事件→挖掘提炼功能点;
  • 归类:有序模块化功能;

梳理信息流

  • 串信息流向:串联内外部系统信息流;

工具系统&服务系统的架构设计由于篇幅过长,考虑到2类系统设计思路基本相同,后续会按照单独成篇梳理。

拓展阅读:

  • 风控系列1.信贷法催业务模式与系统架构
  • 风控系列2.信贷电催业务模式与系统架构
  • 风控系列5. 信贷风控到底在干什么?

作者:橙言,互金风控产品经理;公众号:橙言(ChenYan_515)

本文来源 @橙言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